提及股神巴菲特,估计就是不了解股票投资的人也听说过。但我们了解的往往是他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,对他背后的家庭与子女却知之甚少。
甚至有人猜测:“巴菲特家的孩子,从小含着金汤匙出生,父亲这么有钱,将来长大肯定不会为生计发愁吧。”
如果大家这样想,那就特错特错了,巴菲特的三个孩子没有一个继承他的事业,大女儿苏西安心在家,做一名普普通通的家庭主妇,大儿子霍华德却选择在农场务农,当个农民。小儿子彼得则投身于音乐创作,凭借音乐实力出了好几张专辑,还曾赢得了“艾美奖。”
(相关资料图)
所以巴菲特的三个子女从小和普通人家的孩子一样坐校车上学,住普通的房子,想要零花钱就要自己做家务赚取。长大后他们各自独立生活,需要自己承担生活的开销。
小儿子彼得准备买房子时,想问父亲借点钱,结果却被巴菲特拒绝,他的理由是:“你应该像普通美国人一样贷款买房,然后把钱还上。”被拒绝的彼得最初生父亲的气,但后来他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,知道父亲是让他体会靠自己的成就感。
反观中国一些父母,明明家境不算富裕,却养出了一个养尊处优、不知人间疾苦的孩子。父母为孩子包办一切的作为,对孩子的危害极大:
被父母包办一切的孩子,在生活中慢慢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。对于父母的付出,他们渐渐会习以为常,反而不会生出感恩。
为了满足孩子的种种需求,有些父母甚至会打肿脸充胖子,但父母可疑虚荣的行为,并不会让孩子对他们有丝毫感激,反而会变本加厉向父母索取。
这几年网上频频出现“学生玩游戏、看直播刷掉父母的血汗钱”这样的新闻,看似是孩子不懂生活艰辛的表现,实则是父母教育不当的后果。
父母总习惯满足孩子的一切物质需求,因而孩子很早就学会了不劳而获,他们不懂得付出,也不懂得赚钱不易,只想着满足自己的私欲。
这几年“高分低能”的孩子似乎变少了,但实际上欠缺自理能力的孩子依然不少。
父母一心让孩子把心思扑到学习上,却忽视了对孩子生活能力的培养,所以很多孩子虽然学习很好,但是生活经验却几乎为零。
因而父母从小就要教会孩子学会自力更生,从穿衣吃饭做起,当孩子渐渐长大后,这些生活小事,父母就不要事事为他们代劳,让他们懂得为自己负责。
比如吃饭这件事,很多父母总怕孩子吃不饱,所以习惯追着孩子喂饭,其实父母完全可以放手,让孩子自主决定,因为孩子虽然小,但他们却懂得饥饱。
还记得不愿刷碗,嫌弃刷碗低贱的那个14岁孩子吗?孩子出现这种行为,正是因为父母从小没有让他做过家务,他不懂得做家务的辛苦。
因而当孩子过了3岁后,父母就要适当培养孩子做家务的能力,最初先让孩子做点轻松力所能及的事情,比如让三岁的孩子学着收拾自己的玩具,或者帮忙打扫卫生。
等孩子渐渐长大,父母可以把家务活包给孩子,并且给予适当的报酬,让孩子用自己的辛苦劳动赚取零花钱,一方面锻炼他们的自力更生能力,另一方面也让他们体会自己挣钱自己花的喜悦。
正如巴菲特的育儿经,让孩子学会自力更生,才是送给他们最好的礼物。